Skip to main content

前端設計與 UI/UX

前端開發者需要具備基本的設計思維,了解使用者體驗設計原則。

🎯 設計目標

  • 提升使用者體驗
  • 增強視覺吸引力
  • 確保易用性和無障礙性
  • 建立一致的設計系統

🎨 視覺設計基礎

設計原則

  • 對比:突出重要資訊
  • 重複:建立視覺一致性
  • 對齊:創造整潔有序的版面
  • 親近性:相關元素群組化

色彩理論

  • 色彩心理學:色彩的情感表達
  • 色彩搭配:互補色、類似色、三角色
  • 無障礙色彩:對比度比例 (WCAG)
  • 品牌色彩:建立品牌識別

字體設計

  • 字體分類:襯線、無襯線、等寬字體
  • 字體層級:標題、內文、說明文字
  • 可讀性:行高、字間距、段落間距
  • 網頁字體:系統字體 vs 網路字體

📱 使用者介面設計

介面元件

  • 按鈕設計:狀態變化、視覺回饋
  • 表單設計:清晰的標籤、錯誤處理
  • 導航設計:直觀的資訊架構
  • 卡片設計:內容組織與展示

響應式設計

  • 斷點策略:行動優先 vs 桌面優先
  • 彈性網格:CSS Grid、Flexbox
  • 可調適圖片:srcset、picture 元素
  • 觸控友善:按鈕大小、手勢支援

微互動設計

  • 載入狀態:載入指示器、骨架畫面
  • 過場動畫:頁面轉換、元素進場
  • 回饋動畫:點擊回饋、狀態變化
  • 引導動畫:首次使用指引

👥 使用者體驗 (UX)

UX 設計流程

  1. 研究階段:使用者研究、競品分析
  2. 定義階段:使用者角色、需求分析
  3. 設計階段:資訊架構、線框圖
  4. 測試階段:原型測試、使用性測試

使用者研究

  • 訪談技巧:了解真實需求
  • 問卷設計:量化使用者行為
  • 使用者測試:觀察真實使用情境
  • A/B 測試:數據驅動的設計決策

資訊架構

  • 卡片分類:內容組織方式
  • 使用者流程:任務流程設計
  • 網站地圖:頁面結構規劃
  • 導航設計:資訊尋找路徑

♿ 無障礙設計

無障礙原則 (WCAG)

  • 可感知:提供替代文字、色彩對比
  • 可操作:鍵盤導航、時間限制
  • 可理解:清晰的語言、一致的行為
  • 堅固:相容輔助技術

實作要點

  • 語義化 HTML:正確的標籤使用
  • ARIA 屬性:螢幕閱讀器支援
  • 鍵盤操作:Tab 順序、快捷鍵
  • 色彩對比:符合 AA 或 AAA 標準

🛠️ 設計工具

設計軟體

  • Figma:協作設計平台
  • Sketch:Mac 專用設計工具
  • Adobe XD:原型設計工具
  • Framer:高保真互動原型

原型工具

  • InVision:點擊式原型
  • Principle:動畫原型設計
  • ProtoPie:感應器互動原型
  • Axure:複雜邏輯原型

開發者工具

  • Storybook:組件開發環境
  • Chromatic:視覺回歸測試
  • Zeplin:設計規格交付
  • Abstract:設計版本控制

📚 設計系統

設計令牌 (Design Tokens)

  • 色彩系統:主色、輔助色、語義色
  • 字體系統:字體大小、行高、字重
  • 間距系統:統一的間距比例
  • 陰影與邊框:深度與邊界表現

組件庫

  • 原子設計:原子、分子、有機體
  • 組件文檔:使用說明、範例代碼
  • 狀態管理:正常、懸停、禁用狀態
  • 變體設計:大小、風格變化

品牌一致性

  • 視覺語言:品牌色彩、字體、圖形
  • 語調風格:文案語氣、用詞習慣
  • 互動模式:一致的操作體驗
  • 指導原則:設計決策標準

🎯 趨勢與最佳實踐

設計趨勢

  • 極簡主義:減少視覺雜訊
  • 深色模式:護眼與節能
  • 新擬物設計:軟性材質感
  • 玻璃擬態:半透明效果

效能考量

  • 圖片優化:WebP 格式、壓縮
  • 動畫效能:60fps、GPU 加速
  • 字體載入:字體子集、預載入
  • 主題切換:CSS 變數、效能優化

📊 設計驗證

數據分析

  • 熱點圖:使用者點擊行為
  • 滾動深度:內容閱讀程度
  • 轉換率:目標完成率
  • 跳出率:頁面吸引力

使用者回饋

  • 滿意度調查:整體使用體驗
  • 可用性測試:任務完成情況
  • 訪談回饋:深度使用感受
  • 錯誤報告:問題收集與改進

🔗 學習資源